
改变教育方法,降低过分干涉
让孩子掌握承担责任,培养自己独立的生活习惯,如自己吃饭、着装、打扫卫生等。父母不要过度过分娇纵孩子,不要满足孩子所有些需要,要让孩子理解为何满足某些需要而难以满足其他需要,通过耐心的教育告诉孩子付出努力才能得到回报,并与孩子多交流。
与孩子进行交流
假如孩子想与爸爸妈妈交流,即便只不过抱怨也应该倾听。爸爸妈妈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,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理解。有时爸爸妈妈可能觉得孩子的行为不当,而孩子自己也了解,但有时控制不住自己,与爸爸妈妈的不好的交流方法会刺激孩子做出过激行为。
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态
爸爸妈妈可以在日常引导孩子多说谢谢,比如在饭桌上给孩子夹菜时,孩子仍然可以说谢谢。感恩是互相珍惜他们的付出,不是单方面索取。教会孩子表达谢意是非常重要的,由于如此孩子会记住那些小爱,心中充满爱和感恩,也能体现好的家庭教育。
引导孩子积极看待问题
什么事情都有缘由,当孩子抱怨时,爸爸妈妈应该探寻缘由,引导孩子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,让孩子变得积极和乐观。爸爸妈妈也要成为孩子的榜样,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,用我们的行动教育孩子勇往直前,培养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抗压能力。
孩子抱怨爸爸妈妈是什么原因
爸爸妈妈常常指责和埋怨孩子
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犯了错误误来积累经验,假如爸爸妈妈过于严厉,剥夺孩子的自我体验,缺少耐心,或过度包办,或持续埋怨和指责孩子,还常拿邻居家的孩子来做比较,会让孩子感到自卑、不听话或者假装顺从。当孩子了解了一些事情后,他们会用抱怨爸爸妈妈的方法报复爸爸妈妈。
爸爸妈妈不够关注孩子的面子
不少爸爸妈妈在公共场所严厉教训孩子,甚至采取体罚的方法。他们不考虑孩子的自尊心和面子。这使得孩子的内心充满了卑微、压抑、愤怒和反叛等负面情绪。有的孩子甚至因此变得十分顽皮。为了隔离自己内心遭到的屈辱,他们开始变得厚脸皮、自暴自弃和冷漠。
另外,一些父母过于重视给孩子“挫折式教育”,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会表彰他们,反而批评他们一有错就一直抓住不放。这致使孩子缺少信心,一遇见稍有困难就感觉自己无能,整天生活在挫败感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