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 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家庭  教育  初中  知识  教育资讯  高中  学习  小学 

大学生:在理工院校学艺术我好尴尬

   日期:2025-02-10     来源:www.qichewo.com    浏览:571    
文章简介:“你是什么学校的?”“南理工的。”在女孩丁丁和陌生人之间常常有如此的对话,每当听到丁丁来自南理工,大伙都会流露出赞许的见地。

  “你是什么学校的?”“南理工的。”在女孩丁丁和陌生人之间常常有如此的对话,每当听到丁丁来自南理工,大伙都会流露出赞许的见地。的确,南理工的录取分高,理工类专业都非常强势,但丁丁却不是理工类专业的一员。从小学习绘画的丁丁上的是南理工唯一的一个需要参加艺考的专业——艺术设计专业。不过,入学之后的种种尴尬与不适,让她一次次感到有挫败感。日前,丁丁将我们的遭遇发到了网上,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……

  □快报记者 黄艳 谢静娴

  学习的尴尬

  水池铺上画板就是创作台

  丁丁是个勤奋的女生,刚一进校,她就想着扎进画室,再练一练基本功。可等待她的却是东区平房中的两间阴冷的房间,这里被称作画室。但画室没石膏像,假如要上课,得找老师批条子,再交押金,并且要注明损毁赔偿。除去上课,基本上能在画室呆的机会极少,由于太晚了要关门,而且其他班需要用到画室时,也得让出来。

  由于没相对固定的画室,校园里常常出现一群狼狈的身影,在上课前一手拎着电脑,一手拎着颜料,还要夹着画夹从宿舍走10多分钟到画室,抑或是另几个匆忙的身影,小心地捧着大大的石膏像从资料室走向画室……

  如此的日子过了一年,结束大一的学习,丁丁和同学们主要的精力放在创作上了。没想到,新的问题又来了。由于画图需要大且平整的工作台,但有如此台子的教室不多,还要提前申请。

  “有一回,需要借一个工作室来做设计,老师帮大伙申请开了模型室。可模型室早上八点半开门,下午六点锁门,午间也要锁门。晚上不开,周末不开。早上同学们刚到,摊开草图,整好材料,铺好卡纸,刚把图理出一点头绪,中午了。下午来到,刚贴了一个面,整出一个角,又该关门了。”丁丁说,大伙只好拿回宿舍画,在水池上铺上画板做桌子。

  一个宿舍住四个人,宿舍里一人都有一张小桌子,但那样的桌子根本无法搞创作。“你以为大家想每每作业时就趴在宿舍的小台灯下,还先得把桌上东西清扫一空,再要时不时的把作业拿去光线好的地方拍个照,再折回来倒进电脑。好多次我的电脑都是在我的脚下放着,要看图片就趴到地上看一眼,再起身回到桌面上来。”

  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作品,非常大非常漂亮,大伙都非常喜欢,可学校没展厅可以放,自己也没画室可以放。“大家的需要不高,假如学校有一个大教室给大伙用四年,不需要有哪些特别的东西,有个大窗户,自然天光,几张大大的平面桌子就能。”

  “撞书”的笑话非常辛酸

  “搞笑的是,大家上一次文字设计课,班里几个同学借到的书居然是完全相同的。”丁丁说这话时携带苦笑。丁丁数过,学校两个图书馆里,与艺术设计有关的书架只有三个,而且这么少量的书,居然还有不少是“双胞胎”甚至“多胞胎”。

  在熟知了校园之后,大伙发现,老图书馆一楼很好,108室有的很好的杂志。这也是大伙觉得理工大里稍微能与当代艺术接轨的地方了。不过必须要早去,不然就只能看着那些满桌铺开的数理化课本,然后对着书架上的《vision》 叹气吧。

  虽然学校的图书馆足够大,但丁丁更多的时候要去书店或是去南图探寻自己需要的。丁丁和同学也非常喜欢到南艺去找感觉。“附近的书店可以买到需要的书,走在校园里那种人文环境让想法常常蹦出来!”

  心理的尴尬

  感觉像异类,期待被认可

  “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大家不是异类,大家只不过和你们学习的专业方向不同罢了,而且,大家在一个如此的学校中,步履蹒跚。”前不久,丁丁在网上写下了自己学习在理工科院校的尴尬。“有人说艺设的人从来不上自习。是啊,大家去自习室做什么?扛着画板,携带纸笔,抱着参考书,去四工?在巴掌大的桌子上折腾?然后还要同意周围同学的注目礼?”有时院里其他专业的学生也会来找他们帮忙设计东西,大伙都非常热情非常尽心,但忙完之后,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又疏远了。“大家一直看上去像一个特殊的小群体。”丁丁说,在网上写下那段文字,也是期望能得到一些改变,得到一些理解,期望大学四年多留下些美好的回忆。“在理工类院校,缺少艺术环境,但期望大家可以给学校带来一些艺术的气息,理工类的学生也需要艺术修养。”丁丁感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与理工类的学生们看上去格格不入,也缺少艺术环境,她甚至自嘲是“边缘人”。

  文章三天内就有1000多的点击量,一些毕业的师兄师姐也上网支持她。“有些时候真的非常无奈,面对如此的大环境,大家改变不了什么只有适应。加油吧!争取在有限的环境创造出让学校信服的成就。处境就会有所改变了吧!”这是同专业的学生给的鼓励。而另一位学生也有同感。“在南理工学外语也是这个感觉……不过搞艺术的和搞文学的或许本身就需要另类一点,加油!”

  丁丁说,自己所学的艺术设计专业归是南理工著名的机械工程学院,是2003年才开始招生的新专业,所有都在健全中,或许不可以一下子需要太高。

  求职的尴尬

  容易遭用人单位“歧视”

  在南京高校中,“丁丁”远不止一人。

  高考考试已经是四年前的事了,胡旻一直在懊恼:“如果多考试知识点,就不会被调剂到这个专业了。”胡旻学的是理工科,当初考试报名南京的这所高校,一心就想上学校的信息工程专业,这是学校的强势专业。可就差那样几分,他被调剂到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,一所偏理工科院校里的文科专业。

  “进了学校之后,感觉就不太对了。”胡旻告诉记者,学校里至少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生都是学理工科的,他们这类学文科的,总感觉和其他人不搭调。“其他人问我,我都不好意思说,在全校那样多院系中,大家是个小院,微不足道。”学校里一场接一场的学术报告,也都是他看不明白也听不知道的理工科常识。在科技竞赛中亮相的,也都是其他院的学生,压根没他们的份。时间久了,他总感觉自己好像“低人一等”。

  就业临近,这种差距感更为明显。“学校那些工科专业都是供不应求的。”胡旻的语气中透露着嫉妒,老师刚刚发了就业协议书,一些工程队、科技公司就呼啦啦地赶来招人了,有些单位居然还请毕业生吃饭。这在他的眼中,都是不可思议的。“我几乎天天都上招聘信息的网站,但极少能找到对口的。”他告诉记者,在找寻职位时,他都是将“广播电视新闻”直接打进搜索框,但最后显示出来的职位永远是那样点儿,极少能看到新增的。很不容易,在一场招聘会上,他发现了一家广告公司招聘广播电视新闻专业,兴冲冲地投递简历,却被招聘职员浇灭了他的热情,“你们学校有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啊?大家没听说过嘛,是否自学考试或者成人高考?”

  胡旻到今天还在职场徘徊,对学校如此的专业设置他多少有的不满,“真是不知道,专业特点这么明显的高校,干吗要开设这类偏文科的专业呢?”

  高校专业设置“贪大求全”风风靡

  南京高校海量,不少都有着鲜明的专业特点,如,东南大学的建筑类、交通类、电子信息类专业都是实力非常强的专业,南京理工大学也是以化学、武器、机械等特点专业而著称。不过,近年来,这类高校也“不免俗套”地开始增设文科、艺术类专业。东南大学2009年的招生目录中就有法学、汉语言文学、旅游管理、社会学等偏文科类专业,南理工也有了社会工作、广播电视新闻学、法学、工商管理类等非理工科专业。

  记者发现,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本科院校,专业设置都愈加全,理工科院校也很多新增偏文科专业。而艺术类专业几乎成为所有高校的“宠儿”,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增加了音乐表演专业,河海大学增加了播音与主持艺术,南京农业大学有表演专业,华东理工大学也设置了艺术设计专业。

  昨天,南京一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坦言,原来学校是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,但目前也增加了文科、艺术类、管理类等多门类的专业。“什么专业都有了,可谓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”

  新增的专业永远比停招的专业多

  “几乎每年高校都有新增专业,但由于高校一窝蜂地开设专业,致使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紧急脱节。”昨天,一位高招专家毫不客气地表示,最初,高校在上报新增专业时,教育部审核得还比较松,但近期两年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,对新增专业的把关更严。

  记者昨天统计知道,2007年江苏高校新增了近200个专业,2009年新增专业有所降低,仅为112个,而今年44所高校共增加了94个专业。“从近期几年的形势来看,高校新增专业远远比撤销的多得多。”昨天,南京工业大学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,今年和去年,学校共增加了汽车工程、乳品工程等四个新专业,但还没撤销的专业。

 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宋逸成透露,2008年和2009年,学校共新增了八个专业,但只停掉了一个信息类的专业。这个专业是计算机方面的,由于目前几乎每所学校都办如此的专业,人才饱和了,再说学会肯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成了一种公共技能。“万金油”专业定位不清楚,而且不可以凸显学校的办学特点和优势。

  增设文科艺术专业本钱低收益高

  为何高校要费力增设这类大众化的专业?“从根本上说,还是高校的办学观念有问题。”昨天,一位业内资深专家剖析,几乎所有些高校都觉得,学科齐全才能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,觉得只须开设越多的学科门类,这所高校的学术、科研水平才能提高。这种风气已经有十来年了,从中专院校升格大专,大专院校升格本科院校就开始风靡。这种现象不止是普通高校,就连清华大学如此的名校也不可以免俗,近年来清华大学也逐步渗透到文科专业,并高薪网罗了一大量专业名师。他提出,事实上,每所高校办源于己的特点,不应该全部向综合型高校进步。

  除此之外,高校新增专业多半以文科类、艺术类专业为主,这也是由于这种专业的开设本钱相对较低,无需配备昂贵的实验设施、器材等。“高校增开如此的专业也有利益驱使。”一位专家直言不讳。

  “收了高学费,却是低水平培养。”对高校一窝蜂地增设艺术类专业,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有的气愤,艺术类专业之所以高收费,是由于这个专业的特殊性。艺术类的培养应该是小班化的教学,聘请业内专业教师及完备的设施,培培养本应该比较高。但事实上,高校拼命扩招后,教学水平大大降低,把“小炒”变成了“大锅菜”。

  他还剖析,通常情况下,高校开设专业要有三个条件,一是有旺盛的社会需要,二是高校拥有如此的办学能力,三是学生对如此的专业有兴趣。如此的条件,艺术类专业全部都不拥有。但高校为了获得更多的办学资金,才会大胆增设专业、拼命扩招,现在的艺术专业正在畸形进步,“虚火”太旺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